校园 · 文化

做好古籍工作,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分享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在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批复》,批准同意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52部)》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23个)》。我校图书馆成功获批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有两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成功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标志着我校图书馆古籍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申报背景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对全国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二是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实现国家对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三是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四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五是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在文化部指导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下,2008年至2016年前后有五批总计180个单位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高校图书馆有53个,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我馆积极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落地,于2011年启动馆藏古籍普查工作,2016年完成前期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任务;并分批次积极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总计有4个批次17部古籍入选。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却相对滞后。

二、调研考察

我馆有计划地进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始于2016年。当年,图书馆集中调研考察了三家京津冀地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分别是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次年,又调研考察了首都图书馆。调研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古籍工作概况、古籍书库条件、古籍收藏情况、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需要准备的材料、专家组现场考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古籍修复室筹建过程及人员组成情况等。调研考察的收获是这些图书馆成功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以下六点重要因素:(一)古籍资源丰富,符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对古籍藏量的要求;(二)物理空间充裕,有足够的空间实现古籍保护相关功能;(三)古籍书库硬件设施较全,配置了空调系统、温湿度监测仪器、空气净化装置、防紫外线措施、消毒杀虫设施、水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库房监控报警系统等;(四)古籍管理制度完善,制定了书库管理制度、善本室出入管理制度、人员出入库管理制度、阅览服务制度、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五)设有独立的古籍保护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有专人负责古籍的保护、阅览和修复工作;(六)领导重视古籍工作,将古籍工作当成重点来抓。通过调研考察,我校图书馆找差距、补短板,重点在古籍书库标准化建设、古籍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古籍善本鉴定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三、书库的标准化建设

我馆古籍书库位于北一区图书馆,于2003年建馆时投入使用,分善本书库和普通古籍书库两间,面积共210平方米。古籍书库在建库之初,配置了气体灭火设施、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库房监控报警系统、楼宇门禁等。2012年,图书馆对古籍书库防火区进行了升级;2014年对善本书库进行装修改造,使书库环境大为改观;2015年因原有空调机组使用十年以上,设备老化,制冷功能损坏,图书馆更换了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2016年至2017年,图书馆在原有书库条件的基础上,参照《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30227-2013)各项标准,对书库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一)安装水浸报警系统,该系统由水漏探测器10台、温湿度探测器4台、总线报警主机1台组成,并且与图书馆报警系统组成联网监控,实现图书馆本地和监控中心的实时监控功能。(二)对普通古籍书库进行装修改造,不仅更换书库的破旧地板,而且将库内书架改成移动密集架,以增加书架的密封性。同年,将两个书库的门更换成甲级双锁、四防(防盗、防火、隔音、保温)门。(三)在书库添置7台空气洁净屏,滤除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智能化综合分析书库的空气污染物含量和浓度变化。(四)书库的灯全部更换成LED灯管,窗帘全部更换成防紫窗帘,以减轻紫外线对古籍的危害。(五)为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添置软化水系统,以防止水管道积留水垢、堵塞等。经过上述一系列对古籍书库的改造和完善,至2018年我馆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时古籍书库已完成标准化建设。

四、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为建立古籍保护长效机制,2017至2018年图书馆集中修订和起草了古籍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制度四项,包括《古籍书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古旧文献阅览规则》《古籍工作人员工作细则》《古籍管理细则》。其中,《古籍管理细则》又包括五个子项:古籍书库安全保卫细则、人员出入古籍书库细则、古籍出入古籍书库细则、古籍书库管理细则、古籍书库钥匙管理办法。这五个子项确立了四项基本工作原则:(一)“双人双锁”管理原则,凡进入古籍书库须由专职工作人员两人及以上;(二)人员出入库登记原则,所有入库人员均由本人在“古籍书库入库登记表”上签名登记;(三)古籍出入库登记原则,需要出库的古籍需由工作人员办理出库登记手续、入库注销手续;(四)定期清点古籍原则,国家珍贵古籍、善本古籍等需定期清点。古籍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规范了古籍工作业务流程,为后续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善本书目鉴定

根据“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选要求,申报单位收藏古籍的数量一般在10万册件以上或收藏古籍善本数量在3000册件以上。我馆所藏1912年以前的古籍约5200余部6.9万余册,虽在古籍总藏量上不符合申报评选要求,但所藏古籍善本比较丰富。为如实核定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2018年5月,图书馆邀请国家图书馆李致忠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罗琳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翁连溪研究馆员对《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印本)进行鉴定;向三位专家快递了书目印本;并邀请三位专家结合书目印本到图书馆现场鉴定。鉴定现场专家建议将档案性质的款目、未成书的款目、不够善本标准的款目删去,并得出一致结论:图书馆实际达到善本标准的古籍约770部1万册。此次鉴定从整体上肯定了我馆所藏古籍善本的数量与价值,明确了我馆符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选条件。

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现场考察

2018年5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关于申报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下达到图书馆。5月底我馆将申报材料经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提交至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并等待下一步通知。7月中旬学校暑假期间,图书馆突然收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即将开展现场考察的通知。为迎接专家组现场考察,图书馆紧急召回古籍小组成员,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迎接工作,如美化古籍书库内外环境,古籍管理制度文件上墙,打印装订申报材料,整理登记档册、原始文件等。7月24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来到图书馆,成员包括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研究馆员、中央档案馆晁健研究员、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乃英研究馆员。专家组考察会由图书馆馆长石长地主持,副馆长屈南作图书馆申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工作汇报。会上,专家组就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等问题与图书馆进行交流。会后,专家组在石长地馆长、屈南副馆长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考察了古旧文献阅览室、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二氧化碳气瓶间、善本书库、普通古籍书库,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绩。

七、新起点 新征程

2018年申报工作完成后,图书馆古籍工作又有新进展,2019年图书馆新设立了古籍部,2022年更名古籍特藏部;2020年古籍普查标志性成果《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出版;2022年图书馆创新性完成馆藏近900件碑帖拓片编目工作,并初步筹建古籍修复室,馆内古籍修复工作初见曙光;近几年还先后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制作一本线装书”“珍本品鉴”“古籍元素创意大赛”“《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展览和文化活动。

我校图书馆成功获批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荣誉,更是学校的荣誉。2021年底,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牌子下发到图书馆,这个牌子不仅承载着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古籍保护任重而道远,至此我馆古籍工作开启新起点。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图书馆会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设与我校“十四五”规划及“攀登计划”高度融合,朝着以下五个发展方向踏上新征程:一是常态化保持古籍书库各项保护标准;二是积极开展古籍特藏资源整理与建设;三是稳妥推进古籍修复和数字化工作;四是整合古籍类文献资源,打造文史学习中心;五是立足特色馆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aidu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