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记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学创新团队

分享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伴随着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不断推进,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成为新时代教师培养的重要课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躬耕多年,瞄准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回应北京市对高层次教师人才队伍的需求。团队以教学创新为动力,科研产出为抓手,优质教师培养为目标,探索并总结出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思路和新架构,致力于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培养造就更多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合影

一、高站位统筹谋划,为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交出首师答卷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意见,在坚持“反哺-超越-激活”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融合取向的培养理念,探索出一套本科师范生与全日制教育硕士贯通衔接、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深度互动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五年来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北京市基础教育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

聚焦培养目标,打造师资队伍。在首都师范大学“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学院广泛吸纳全校学科教学论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教育情怀深厚、学科基础扎实、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覆盖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外语)等11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占比达55%。团队中多人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多人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人担任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审定、测试专家;多人担任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卓越教师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市教委特级教师高级研修、名师工程、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等项目的首席专家。近年来,团队先后有6人次获得国家首届教材建设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10人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坚持需求导向,夯实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从“准教师”成长实际及基础教育课堂实际出发,打造适合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需求的课程矩阵,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设置教学能力类课程,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师德素养类课程,如课程思政、师德师风等;教育管理类课程,如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指导、家校合作等;教师专业方法类课程,如微格教学课、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学习设计、三字一话等。多年来团队坚持实践培养取向,设置不少于18周学时的校外教学实践类课程,如见习课程、实习课程、观摩课程、竞赛课程等。课程体系从胜任教师综合素质着眼,为培养具有广博且精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师提供了有力保障。


融合型课程体系

强化本硕贯通,形成孵化机制。教师教育学院自2018年起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1+2”贯通培养模式。在校内选拔乐教适教的本科四年级学生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卓越班”开展培养,一对一匹配专业导师,建设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卓越课程体系。让教师教育类课程前置,提前修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技能技法、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等课程;鼓励教师教育类研究先行,开展跨学科课程与教学实践、跟岗特级教师、教育学术论坛、跨校交流、海外实习等特色实践活动,选拔优秀者赴境内外知名高校实习培养。团队教师自2019年承担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共有10篇团队教师指导的论文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



“卓越班”学生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研学习

回忆起在“卓越班”成长学习的经历,2023届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郭慧盈说:“起步与体验是‘卓越班’学员的成长心经。起步,是教育科研的萌芽;体验,是教育教学理解的丰盈。研究方法和先修课程促成了‘本硕’连贯的科研学习,从启蒙、萌芽到熟练,让我逐渐具备自主发掘选题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求学期间,郭慧盈在团队教师的鼓励下不断深化学科知识、磨炼教学技能、增长实践能力。团队教师“知教、乐教、善教”的专业情意使学生种下了“争做好老师”的种子,涵养了学生从事教育教学的情感力量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哲学。

二、高标准精细培养,以育人智慧助力学生业务和人格双成长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团队带头人田国秀教授认为,教师教育提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师德”,是“立德树人”,是“内生”。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教师通过日常的点滴努力推动学生获得全方面的成长,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团队教师用心用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在教育领域的深耕,如滴水穿石般从业务成长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突出“准教师”教育的过程属性,激发基于兴趣的内生动力,树立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为学生诠释何为教,何为师。


团队教师所获教学成果奖

平衡学科专业知识输入与教育教学能力输出。团队着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内容与结构,在涵育扎实学科知识基础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团队设计开发的教学能力类、师德素养类、班主任专业能力类以及教师专业方法类等课程共计47门,1312学时,打造本科师范生课程56门,覆盖全校所有本科师范专业。张颖之教授的《生物教学法》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班级教育与管理》等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与好评,从知识素养层面培养具有广博且精深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成员重视“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建设“集中+分散”实习见习机制,研制教育硕士实习见习规范手册,团队教师每人每年平均有18周左右指导学生在中学开展教学实践,指导学生撰写教学设计、授课说课、教学反思,参与班级管理,做实“学中做、做中学”理念,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教育场景,主动面对真问题,体验真感受,积累真经验,激活真思考,锻造真能力,为“登上讲台、站稳讲台”打下扎实基础。 


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

注重教师情感研究的外化与卓越教师品格的内生。近年来,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情感渗透在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情感是个体成为一名好教师重要的源头动力,唯有处理好情感问题,教师才能够自发地纾解自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自我成长。为此团队教师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服务人才培养,积极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情感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团队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论文和权威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目前有《情感叙事与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情绪:一个社会学的分析》等著作出版。相关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团队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处理好职业特性与一般人性之间的平衡点,激发学生“内生”力量,实现教师人格发展和业务成长的双向促进。



团队教师部分科研成果

三、高质量协同创新,以首善标准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始终坚持教师培养与发展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城市发展布局、教育发展规划密切结合,将“为北京培养优秀的未来教师”作为工作目标,协同教育资源,落实区域融合,形成了“大学课堂下移”“中学课堂上移”“教研科研互助”的教师教育机制。

一是推动大学课堂下移。自2017年教师教育学院设立以来,学院共与北京市80多所中小学签约学生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并与其中多所优质中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协同,辐射北京市18个区县和津冀地区。大学教师通过指导实习、指导课题等方式,开展下校教研活动,促进学校改进,带领研究生进入中小学,把教育理论、教材分析、课程改进、班级管理、家校共育等课程开在基地校、用在第一线,使学生在真实情景、真实问题中学习思考。

二是促进中学课堂上移。邀请一线中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以名师课堂、师徒交互、听课评课、双师课堂、同课异构等方式,全方位参与教育硕士培养。学院先后聘请教育部“名师工程”入选教师为学生的兼职导师,多次邀请北京市正高级、特级教师在校内开展“师说”论坛,广泛邀请中学教学名师为学生打磨教案、说课评课。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使学生在真实情景、真实问题中学习思考,让教师教育更接地气、更重实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三是实施教研科研互助。利用学院承担在职教师研修培训的机会,打建“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准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职后教师与职前教师研学团队,职后教师提问题、做选题,贡献教研经验,准教师查资料、出思路,共享科研智慧。通过教研科研互助的形式促进大学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双向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的区域融合。近年来,学院先后组织“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与特色发展”“双减背景下的年级组长素养提升”等项目,围绕教师教育政策、课程标准、专业标准等研制,直接服务于国家及北京市教师教育改革,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与北京市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发展协同共进,推动形成师资培养与北京市教育和谐发展的共生格局。


由教师教育学院主责,承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2022-2025)”“202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举行三个项目联合启动仪式。

教师教育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教师教育学院与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正式签署“教师协同培养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坚持对“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实践,践行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积极探索。未来,团队将继续坚守首师姓“师”初心使命,基于卓越教师培养2.0计划,构建“融合取向”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尝试构建首都师大卓越教师培养3.0模式,探索学科与师范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Baidu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