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群众游行训练难忘场景
发布日期:2009-09-29/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次数:
国庆群众游行训练难忘场景 |
□蒋洪涛
烈日底下,精益求精
35℃,训练场上,太阳光晃着眼睛。教官和指导员拿着皮尺在量第一列同学的脚后跟与白线的距离,边上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教官和指导员手上的皮尺,“超过56.3厘米!”这时,同学们发出一片唏嘘声,“就差一点了啊……”“可惜……”指导员见状及时对同学们的成绩进行肯定,鼓励大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适当把步幅缩小一点,下次就可能实现零误差。教官则告诉我们标准的步幅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如何配合。
我们训练的时间正好赶上“秋老虎”肆意横行,昂首的时候眼睛都眯起来。为了使每个方阵有序地走过长安街并及时疏散,群众游行表演时间的误差不能超过1秒,因此每个人的步幅必须控制在60厘米,而这也就成了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教官和老师们在训练场上、校园里的主路上画出了一条条白线,间距就是60厘米,还有十步线等等。休息的时候常常能见到在线上练习的同学,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60厘米走成一种条件反射。
没有树荫的训练场,大家顶着太阳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除了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我们还有八个八拍的表演动作,每一位同学需要将每一个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准确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谁也不允许“冒泡儿”。
机场大雨,冒雨前行
早上6点多,机场主道两边的路灯都亮着,几万人在跑道上待命,忽然就下起了大雨,雨点砸在毫无准备的同学们身上。这就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的良乡机场分址合练的开始。
但是,这样的天气更彰显出了我们作为首都大学生的风采,雨中没有一个掉队的同学,没有人去理会脸上的雨水,有的只是整齐的表演动作,有的只是万众嘴里呼出的“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表演结束后,大家关心的不是自己会不会感冒,而是表演是否合格,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改善。从那一刻起,我激动地期待着十一的到来。
十里长街,顺利夜“游”
第一次夜游长安街,街道上密密麻麻而又井然有序的人群,等待中的我们席地而坐,胳膊相互挽着来抵御秋夜里的寒冷。简易厕所前排起了U形长龙,但是很安静,因为嘈杂会影响周围的居民休息,也会过多地消耗体力,更容易让我们错过队伍起步的发令。坐在地上的同学们则相互提醒在调整区、东出发线、音乐线等五线一区分别该怎么做。
第一次彩排让我们发现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在后来的训练中我们特别制定了解决方案。我们练习在10秒内迅速调整两千多人的方阵,练习在走到调整区的时候进行全体整齐匀速的平移。有的同学脸晒红了,脖子晒伤了,小女孩都黝黑黝黑的,没有人会介意,因为我们就是最美的向日葵。有的同学晕倒了或者生病了,下场休息一会儿又会主动要求参加训练,不愿意掉队。我们还会模拟在行进中有人突然晕倒,大家该怎么及时处理。相近的人会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互相鼓励。
市民配合,心底感动
机场的合练都是晚上出发,白天一早进行,而天安门的合练则完全是在晚上进行,但是即使是在晚上,十几万人,逾千辆车,地铁到点停止营运,相关道路限行。尤其是我们的车辆走过路口,看着一旁静静的耐心等待的车龙时,心底真的很感动,市民的理解和默默的支持让我们觉得去天安门表演不单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一份责任。
《科学时报》 (2009-9-29 B3 国庆游行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