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董洪亮)11月28日,“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卫、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史秋秋、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陈之昌、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崔新建等出席论坛。来自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近300人与会。
近年来, “全球化”与“文化”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两种重要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推动着全球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带来的是文明冲突还是融合、世界文化的走向是一体化还是多元化、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世界文化格局会有怎样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广受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生平、北京大学教授丰子义、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员杨金海、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险明等知名学者分别就“全球化文化问题的几个层次”,“文化发展与文化 ‘自我’”,“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复兴”,“全球、盛世、高度:从当下中国批评观念看中国文化意识”,“全球化与文化身份识别”和“双重世界结构中的当代中国文化”等议题做了主题发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邱运华对上述专家的发言做了点评。发言的专家学者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们就该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理论、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是对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理论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据介绍,“全球化与文化发展”问题研究具有国际学术前沿性和现实前瞻性,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当前国际学术研究动向来看,相当多国际著名学者都把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上,如亨廷顿、哈贝马斯、吉登斯、詹明信、贝克、沃勒斯坦、罗尔斯、费彻斯通等。事实上,全球化也从某种意义上改变着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如正在西方兴起的后哲学文化、全球史对世界历史的重构、新世界百科全书的重建等。从实践方面看,许多国家都在关注全球化与文化发展问题,纷纷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并以此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问题,为政府建构民族精神、文化软实力等提供政策咨询。就中国而言,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研究有着意识形态建构、民族精神重建与文化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意义。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秩序变化给中国政府提出了如何预测世界历史的走向、如何正面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与文化秩序、如何营造合理的国际舆论和良好的国际发展氛围、如何构建有世界影响的民族精神、如何利用世界历史规律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如何大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立并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等若干问题。因此,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