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圆满举办 “学科教育学:继承与发展”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时期学科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7月6日至7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学科教育学:继承与发展”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教师教育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教育分会协办。会议主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学科教育学的重构”,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奥地利林茨大学、以色列维茨曼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编辑部等学术出版机构的学界同仁齐聚一堂,线上线下累计有近3000余人参加研讨。

7月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继华,西南大学原副校长陈时见,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依次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韩继华在全面回顾首都师大学科教育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学科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科教育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际学科教育学界的对话与合作。陈时见教授在回顾西南大学“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学科教育学历程的基础上,指出要让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双向奔赴,共生发展,提出要重视学科教育的中国立场、知识生产、学科重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田国秀教授梳理了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学的学术传承谱系,指出要深刻思考学科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基本范畴、核心概念、内容体系和逻辑脉络等问题,积极探索教育转型与学科教育学、教师教育学的创新发展。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琪主持。


学科教育学继承与发展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_DSC6496_20240706_182272.jpg


本次研讨会历时两天,由开幕式、三场主旨论坛、五个平行分论坛和一个学术共同体圆桌论坛组成,中外12位著名学者在主旨论坛作报告,70余名学者、博士生、硕士生在分论坛作交流发言,《课程·教材·教法》和《教育学报》编辑在圆桌论坛与师生代表进行对话。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克拉奇克(Krajcik)教授的《为什么学生必须体验真实现象》、澳门大学柳秀峰教授的《在STEM学科中提升STEM素养》、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的《向课程要质量:学科教学的新挑战新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的《面向全体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学科教学探索》等会议主旨报告引发了与会者强烈共鸣。与会人员基于如何继承与发展学科教育学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梳理学科教育学的演变历程,探讨学科教育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展望学科教育学发展的趋势。研讨会直面学科教育学的理论难点,深入分析学科教育学的实践痛点,关注学科教育学的交叉要点,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搭建对话的平台,圆满收到预期效果。




Baidu

顶部

Baidu
map